10月22日,走进坐落广西—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杏鲍菇出产基地,一股清凉湿润的空气扑面而来。
“在这里作业就像待在‘天然空调房’。”广西绿霖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出售司理陈仁超介绍,基地栽培的杏鲍菇属低温菇,需终年坚持15-20℃的恒温。从制包、拌料、灭菌、接种,到出菇、削菇、包装,最后进冷库等候装车上市,每个杏鲍菇的出产周期约60天,出产流程环环相扣。


放眼望去,基地上的144间恒温菇房正安静工作,宛如高效的“蘑菇工厂”,源源不断地将杏鲍菇送上大众餐桌。
走进规范化菇棚,一簇簇皎白的杏鲍菇像撑开的小伞,菌柄粗大健壮、菌盖丰满,规整摆放的菇墙正待采收。陈仁超捡起一朵介绍道:“你看这菇肉,又厚又嫩,带着天然的杏仁香味。”基地一天平均有6间菇房一起出菇,每间菇房能产8000斤左右,日产量约5万斤。

到达采收规范的杏鲍菇一般个头匀称,菌盖色彩多为浅黄白色,外表非常润滑。记者 甘艳霞 摄
这位从福建来到广西的创业者,道出了2013年选址于此的缘由:“广西的甘蔗渣、木屑等质料丰厚,加上杰出的场所优势与商场销路,归纳考量后,公司便决议落地开展,敞开南宁杏鲍菇的‘鲜’行之旅。”
在拌和车间,成堆的甘蔗渣、木屑、玉米芯正被机器破坏混合。“这些来自邻近工厂的农业废弃物,在这但是宝物!”陈仁超翻开菌包向记者展现,其间质料以甘蔗渣、玉米芯、木屑为主,再增加精料,就变成了杏鲍菇的“养分餐”。
菌包经灭菌后,便在接种室接入菌种。随后的培育周期至关重要,需守时查看走菌状况,严控温湿度,确保菌丝杰出成长。

包装车间里,工人们熟练地对杏鲍菇进行抽真空包装,将其分拣规整、装入包装袋并抽去空气密封,为长途运输做准备。

陈仁超指着一箱杏鲍菇介绍道:“这批是发往越南的订单,从这儿发货,3天后就能端上越南市民的餐桌。这批订单仅仅近期很多出口订单里的一部分。”现在,基地的“绿霖”牌杏鲍菇不只热销广西本地及周边的广东、海南、云南等地,本年还开辟了越南、泰国等东南亚商场,产品直供香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