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。近年来,河津市僧楼镇北方平村立足实际,积极调整农业产业体系,将大棚香菇种植作为带动群众增收、促进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,通过“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推动农业提质增效,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致富路。
走进河津市盛鑫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棚,丰收气息扑面而来: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列,圆鼓鼓的菌盖散发着诱人香气,饱满的菌蕾正“探”出头生长。该合作社负责人原胜与家人忙着采收、分拣,大棚外,一筐筐新鲜香菇陆续过秤、装车,呈现一派繁忙景象。
“香菇每年9月到11月是采收旺季,今年受气候影响,成熟期推迟了半个月,但整体长势不错。目前鲜菇每天能采摘200多公斤,旺季时一天可采摘500多公斤,且采摘后当天就能销往各地。”原胜介绍。
品质是赢得市场的关键。凭借精细化管理培育出的优良菇质,该合作社的香菇积累了良好口碑,形成稳定销售经营渠道。客商赵会荣常年在此定点采购,他说:“这儿的香菇品质特别好,颜色白净、菌腿短,我三五天就来拉一次货,主要销往陕西等地,市场反响好,效益挺不错。”
原胜介绍,香菇生长周期短、出菇集中,从菌棒脱袋到鲜菇上市仅需10天左右,不少客户会提前预订。每采收一茬后,间隔约半个月便可迎来下一茬,采摘期从每年9月持续至次年4月,经济效益十分好。“香菇管理是门技术活,必须勤快,最关键的是控制好温度和湿度,这样才可以种出好香菇。目前鲜菇价格为10元一公斤,干菇能卖到40多元一公斤”。
近年来,北方平村将香菇种植作为富民产业重点培育,一方面鼓励农户扩大种植规模,凝聚产业高质量发展合力;另一方面常态化开展技术培养和训练,向种植户传授管护技巧,切实提升种植效益。如今,小小的香菇已成为群众增收的“金疙瘩”,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。
运城日报、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(含图片)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;授权转载务必标注明确来源,例:“运城新闻网-运城日报 ”。
凡本网未注明“发布者:运城新闻网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