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16日,记者在柳南区流山镇草菇栽培基地看到,一排排菌包内,灰白色的草菇破土而出,散发着新鲜的气味。工人们正忙着采摘、分拣、装筐,现场呈现出繁忙现象。
“现在正值草菇采收期,将持续到11月。品相好的一级菇能卖到七八元一斤。”栽培户熊小刚介绍,草菇成长敏捷,需求隔几个小时就调查一次,若采收不及时简单开伞,导致商品性下降。
草菇工业不只拓宽了乡民增收途径,还为周边大众供给了务工岗位。现在基地内有十余名工人,完成“种菇+务农”双收入。近年来,当地经过技术员辅导,从菌包培养到大棚管护逐环节把关,保证了草菇的高产稳收。下一步,流山镇将持续拓宽出售运营途径,让“小蘑菇”走向更大商场,成为助力村庄复兴的“致富菇”。
注:本网为政府公益性网站,转载文章是为“三农”无偿供给信息咨询。如所转载文章的作者或单位不同意转载,请与咱们联络。